返回首页参政议政

关于保障我市特色农产品供给保持价格稳定的建议

作者: 致公党扬州市委      浏览次数:2324     发布时间:2012-2-23 16:50:04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这导致商品市场除对粮食和蔬菜等大宗农产品有大量需求外,对一些特色农产品如绿豆、大蒜、生姜等也有大量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这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主要由农民自发种植,生产总量不大,如生产过程中出现自然灾害,生产量会大幅下降,造成市场紧缺,价格上涨。如果有投机商再进行炒作,价格的上涨幅度会使广大消费者难以承受。这些特色农产品的上涨,又会给予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因此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充足对于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有重要的协助作用。前2年我国各地出现的“豆你玩、姜你军、棉花掌”等网络流行语正是由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出现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因此,保障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稳定也是政府有关部门需用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1、         扬州市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现状

扬州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全市除大宗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薯类、豆类、蔬菜面积和总产呈增长趋势,但其它谷物种植面积和总产则呈显著下降趋势。2006年全市仍有3015亩,但以后逐年下降,2007年为2250亩,20082009仅分别为7501350亩。由于面积的大幅下降,总产也呈大幅下降特点,2006年总产825吨,2009年仅为439吨。

除以上小杂粮面积大幅下降外,棉花的面积和总产也呈大幅度大降趋势。全市棉花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从20067.5万亩下降到2009年的5.4万亩,总产从54321吨下降至4488吨。

2、         市场供需和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小杂粮的人均年消费量已达4kg以上,棉花年消费量达8kg以上。如按扬州市2009年人口446万人计算,小杂粮年消费量为17840万吨,棉花35680。由此可见,我市小杂粮生产量仅为需用求量的2.5%,棉花生产量仅为全市需求量的12.5%。可见,目前我市市场上小杂粮和棉花的供应主要由外地供应满足需要。对我市主要超市调查表明,小杂粮主要来自于山西、辽宁等到地,棉花主要由新疆或美国等国外供应。

以上结果说明了我市的特色农产品生产量严重不足,现在的供给地一旦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或产量下降,必然会引起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农产品价格是联动的,一部分农产品上涨会带动整个农产品全面上涨。这不但影响到现有的生活水平,而且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因此,为了有效保障我市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保持价格稳定,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必要保障我市特色农产品平衡供给,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

我市小杂粮和棉花生产规模小、效益低。传统生产方式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对小杂粮的生产重视程度远不如大宗粮食生产高,“小杂粮不入流”的思想制约了其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农业部门对杂粮的生产没有具体计划,生产处于自发自流状态,大部分地区的杂粮生产仍处于零星种植、粗放管理的落后状态,形不成规模经营。        

小杂粮商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杂粮产业的发展。由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缺乏商品意识,加上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和经营,先进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在品种上,小杂粮产区多以农家品种为主,新品种推广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杂粮产业的发展。 

建议:

 

1、            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宏观规划。

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质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的规划。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除与优良品种有关外,更是特定的气候、土壤等作物生长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实行小杂粮区域化种植,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建立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必须按照小杂粮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设计和规划,按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高新技术为支持和先导,使基地建立在高技术含量的高起点之上。对于有显著地域特色和市场需求的小杂粮产品,按照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效应,引导农民,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服务。

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力量薄弱,有关部门应在特色农作物高产优质品种、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服务上下功夫。建立良种基地加速良种繁育,新品种尽快用于生产。同时,强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订单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使其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实施特色农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是重点。目前,农业发展重要是靠市场机制进行调控,但是农民还很难对市场变化做出超前判断。相关部门需扎扎实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进入市场架起“金桥”,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基地农业”的有效形式,尽快推进小杂粮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引导小杂粮生产向优质高效、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4、        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

发展小杂粮等到特色农产品急需组建和发展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科学、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必须以加工为切入点发展小杂粮初加工、深加工,把原粮加工成成品、半成品,提高附加值。把小杂粮的加工列入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扶持和专项推进,培育发展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的龙头企业,逐步推出名优品种、品牌,使小杂粮由单一原料型逐步向方便、营养、保健多元化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努力将优质小杂粮产品变成各种各样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以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2009 中国致公党·扬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AllRights Reseved 苏ICP备第456461号
地址:扬州市文昌中路538号  电话:0514-87341178   传真:0514-87341178
Email:yzzg@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