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大意是继母剥夺了对灰姑娘的爱——对她很凶狠;并且强加给她很重的责任——让她干很多活,干也干不完;限制她的发展——不让她去参加舞会,这是一个交往能力的发展。由于灰姑娘有了这么多的缺失,造就了灰姑娘的自卑情结,被叫做“灰姑娘情结”。灰姑娘是不会自己去舞会见王子的,即使去了,也不敢多逗留,因为她的包装有时间限制的,到时间包装就要归还给仙人,“灰姑娘”的本质就要暴露出来。灰姑娘认为只有在包装下,才能参加舞会(面对别人)。赢得王子的爱是灰姑娘的梦想,象征着弥补她生命中缺失的东西——得到关爱,卸去过多的责任,在关爱下自由发展。
静秋生长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父亲被“右派”去了,成了客观上的缺失的父亲。母亲经常接受批判和“思想教育”。这样的处于惶惶之中的,遭受着非人待遇的父母哪里来的从从容容的爱女儿的情怀呢。母亲总是显得忧郁而严厉,即使有对女儿的爱心,也被忧郁和严厉包裹得严严实实。社会政治气候中,单单“右派子女”的标签就足以使她具备了“灰姑娘情结”。母亲、学校要求静秋的好好表现与灰姑娘的干也干不完的活相仿佛。静秋本人竭尽全力在人前“好好表现”,“好好表现”便是获得仙子借与的包装,可以把灰姑娘的本质掩盖住。在青春萌动的发展时期母亲的二十五岁前不许谈恋爱的规矩,如同继母不许灰姑娘参加舞会的禁令。
灰姑娘的故事一定缺少不了王子的爱,这是灰姑娘的梦想,因为缺失而必定要产生的弥补缺失的梦想。老三就是这样一个王子。在满目标语,满耳口号,歌曲也是口号式的社会背景下,老三唱着舒缓抒情的苏联民歌;与母亲紧张情绪相对应的是老三从容的话语“政策会变的”;与“好好表现”相对应的是老三充满人性的关怀,承认静秋是个弱女孩,会有身体的承受限度等等;老三也鼓励着静秋个体的自由发展,比如鼓励她去游泳。老三是超越那个时代的,弥补那个时代缺失的人性和缺失的父母的爱的客体,是一个灰姑娘梦想中的人物,或者说是理想化的人物。静秋和老三的一场恋爱,让静秋们在幻想中圆满了自己的生命,让静秋的同龄人深深的感动,就如同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让世世代代的灰姑娘们深深的感动一样。
灰姑娘的故事以灰姑娘嫁给了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结尾,鼓励孩子们(那些“灰姑娘们”)勇敢的生活下去,因为有一个王子的爱的梦想等着她呢。《山楂树之恋》以老三得白血病去世为结尾,当年的静秋们现在都是四十、五十岁的中年晚期,老年早期的人们了,她们经历过了,或许真的有幸得到弥补生命中的缺失,或者部分得到弥补,或者没有得到弥补。这样的结尾可以让她们做一场美梦,同时也及时梦醒,感叹一句“那只是一场梦而已”,回到现实中来,接受现实给予的一切,然后对自己说:即使现实没有,我们还可以有梦。